爱奇闻

日本人为什么偏爱吃河豚?河豚的做法是什么?

2021-01-01 社会奇闻 日本人为什么偏爱吃河豚?河豚的做法是什么?

说起河豚,小编只想到两个字:有毒!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有毒生物,河豚体内含有的毒素,仅仅几毫克就能让人毙命。正常人知道有毒之后,应该都会避而远之,为什么那么多日本人非要赌上性命将其搬上餐桌呢?小编觉得,吃货の执着与任性也不过如此。

(当然这里要声明的是,全世界不止岛国人吃河豚,咱大天朝吃河豚的历史也是可以写好几本书的。)

为什么日本人喜欢吃河豚

岛国人民对河豚趋之若鹜,丝毫不怕被毒死的精神常常让外国人(包括小编)大为不解。在小通狭小的心窝里,一直容不下这种满脸写着“本宝宝不开心”的生物……

正面看分明就是嘟着嘴在卖萌的小家(jian)伙(huo)……

长得呆萌呆萌的,其实是很有心机的机智生物。一不小心被抓,它们会迅速吸气,然后膨胀成圆鼓鼓的样子,装死!找准时机滚逃到水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还是个懂浪漫的主,比如亚马逊河流域的雄性河豚会从它们的水生环境中收集各种水草、木棍献给心仪的对象……这跟男生送女生花有什么区别嘛~

这样会卖萌,很机智,还懂浪漫的家伙居然还很好吃,这世界真的不公平呀~

好吧,扯了那么多,其实日本人喜欢吃河豚跟它的颜值、内在没有半毛钱关系,日本人喜欢河豚单纯是因为看上了它们的肉体!

河豚真的有那么好吃么?小编并没有吃过也不好评判,不过那些吃过河豚并且还活着的人都大加赞赏河豚的美味:不吃河豚,不知鱼味。据吃过河豚的小伙伴们描述,河豚肉味道很清淡,微微发甜……

味道很淡,微微发甜?拥有这样食感的食物不是满大街都有?为何偏爱河豚?还不是因为人家有毒。

日本人:本宝宝就喜欢吃这种有毒、有诱惑力的食物。常言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玫瑰还带着刺呢~因此平日过惯了压抑生活的岛国人,对这种有毒却美味的食物更是抗拒不了,总想在食物上玩一把心跳加速~

另外,河豚是有着高身价的一种高级食材,不是谁想吃都能吃的。过去河豚都以万为单位计价,如今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大量养殖,河豚才稍微降了些身价。

为什么吃河豚会死?

因为有毒呀!

那为什么还能吃?

因为有些部位没毒呀!

含毒素的部位因品种而有差异,一般来说河豚全身有毒,除了肉身,特别是内脏含有剧毒。如果内脏的毒液不小心渗入肉身,那么吃肉身也是会毙命。另外也有些河豚的肉身也含毒,所以对河豚品种的辨识尤为重要。

现在日本人吃河豚,大多都是吃河豚肉。也有些经过处理的河豚肝脏,被端上了餐桌。吃过的日本人纷纷称赞其为人间极品!美味程度较河豚肉更甚。

为什么呢?因为吃肝脏更加冒险,因而更美味~那为什么没有人赞美鹤顶红是人间美味佳肴呢?因为吃过鹤顶红的都去见阎王了,一个也不能少。

在日本被河豚毒死的人虽然只占小部分,但也是存在的。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共有299起河豚中毒事件,其中15人去世。2015年就有5人因食用处理不当的河豚而身亡。

被河豚毒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1.首先摄取毒素之后20分钟~30小时之内身体开始麻痹。

2.呼吸变得困难。

3.身体完全麻痹,指尖不能动弹。

4.失去意识之后呼吸和心脏停止直至死亡。(整个过程大约4~6小时)

为什么日本人吃河豚不会死?

因为在日本有专门料理河豚的料理人,这些料理人必须取得专门的料理河豚资格证。我们来看看如何成为一名河豚料理人。

首先要取得厨师资格证,在专业机构进行一年的培训,考取厨师资格证后需在餐饮店有两年以上的实务经验后才可以参加河豚方面的理论考试,通过理论考试之后,必须在提供河豚料理的餐厅里进行为期两年以上的技艺学习,之后参加实际操作考试。通过考试之后你就拥有可以料理河豚的资格了。

但离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河豚料理人,其实这才是起点……今后的日日夜夜都必须不断磨砺技艺,累积经验。

外行人眼中看似十分简单的一个步骤,其实是需要好几个年月的修行才能达到的层次。

日本人信任自己国家的料理人,他们相信这些被称为职人的料理人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承载生命之重,因而放心地将自己的性命交付于他人之手。这或许也是日本匠人精神这块金字招牌能走得更远的原因吧。

好啦,关于河豚就先码到这里吧。对河豚一无所知的小编,码完这篇文章,不知为何,忽然对河豚的美味有所顿悟(虽然没有吃过):这样一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品尝的食物不可能不美味吧。

相关阅读:

河鲀(Tetraodontidae;pufferfishes),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因为传播广泛,好多地方称之河豚,其实河豚为哺乳动物,请加以区别。类似于猫熊,错误的叫法接受度高之后便称之为熊猫。)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英文名:puffer fish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常见的有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暗纹东方鲀(T.fasciatus)、黑鳃兔鲀(Lagocephalus inermis)、凹鼻鲀(Chelonodon patoca)、黑斑叉鼻鲀(Aronthron nigropunctatus)等。

微信扫码关注

每日推送新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