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塘镇南圩村,32岁的王燕松是幼师毕业生。她的丈夫是婆家独子,王燕松坦言当年她爷爷奶奶有心结,想抱孙子。怀孕后,王燕松和丈夫商量,不管生男生女都随她姓王。“老公对我的提议很支持,没想到公公也很开明,表示支持。”王燕松说。儿子出生后,取名王槿轩。
不管生男生女都随她姓
这样的观念改变,在下塘镇并不是个案。在该镇南圩社区的61岁老人经世平家里,孩子随母姓甚至已是“传统”。经奶奶在当地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多年前,她做了一件轰动全村的事:两女一儿全随她姓。经世平结婚早,生第一个女儿时,自己才20岁,她说,当时是她主动提出让女儿跟自己姓的,没想到丈夫与公婆都没有反对。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和儿子。
当给儿子上户口时,丈夫主动说:“俩闺女都跟你姓,小子也跟你姓得了。”这么一来,经世平的三个子女都随她姓经。这一传统还被延续了下来,去年,儿子经德勇又生了一个女儿。经世平和亲家一家都在医院看孩子,经世平主动提出,“让这个女儿随她妈姓王吧。”这一句话,把儿媳王少娟和亲家都乐坏了。
目前,在下塘镇、朱巷镇、左店乡,随着“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社会性别平等项目”的试点开展,一场“姓氏革命”正在悄然掀起。“影响性别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观念。这个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姓氏传承。”长丰县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龚存兵说,逐步消除姓氏传承意识,是降低男孩偏好的重要一面。
数十家庭主动响应
龚存兵说,对于姓氏随父还是随母的选择,我们的主张是尊重双方家庭意见,倡导新生儿可以随父姓,随母姓,或者父母双姓。只要不带性别歧视的有色眼镜,都是合情合理的。“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是随父姓,对于随母姓的做法,我们更多给予引导。”
不管生男生女都随她姓
据了解,根据长丰县的试点经验,对随母姓的家庭,基层乡镇、社区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用村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固定,从而慢慢淡化父姓意识和传宗接代思想。在左店乡创新社区,对新入户的随母姓家庭,男孩奖励1000元,女孩奖励800元。
而在下塘镇、朱巷镇等地,则普遍采取了统一奖励标准为1000元的办法,这也是长丰县实施性别平等项目的具体方案内容之一。据介绍,从2012年4月至今,进行试点的三个乡镇,至少已有30多个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并得到奖励。
“长丰模式”或推广
“这是一种蝴蝶效应。”龚存兵说,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除了姓氏传承之外,公厕男女厕位比例的悬殊、歧视女性的民风民俗等,也都是主要表现。据了解,除了“姓氏革命”,在长丰县,为了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有关部门还推进了公厕变革、民风民俗变革。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在公厕建设、改造时,男女厕所蹲位数原则上按照1:1.5以上比例设计;在引导村民修改村规民约时,剔除带有歧视女性的条款。
对于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推动,长丰县的一系列创新之举,得到了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的高度赞赏。目前,长丰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从最高时的128降到了去年的114.7,而去年全省平均接近125。省人口和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长丰模式”试点的经验,有望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