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在南半球互相连接,总长达8万公里,面积约1.2亿公里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3。其脊部通常高出两侧洋盆底部1~3公里,脊顶水深多为2~3公里,少数山峰出露于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等。 洋中脊常被一系列与其正交或斜交的断裂带错开(称断错带),其中大西洋中脊在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带(Romanche gap),东西错动距离达1000多公里。沿断裂带有狭长的沟槽、海脊和崖壁。在大西洋和印度海中脊的轴部,一般有深约1~3公里、呈纵向分布的中央断裂谷地。
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扩张的半速度(即每边速度)多为1~5厘米/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