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称三关。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5、平型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明朝正德六年修筑,位于繁峙、灵丘两县交界处。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脉。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峡谷幽深,危岩突起。
平型关因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此地北桥沟一带伏击日本侵略军坂垣师团二十一旅,消灭日军数千人而名扬中外。
6、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7、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的紫荆岭上,关也因此而得名。它是内长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身居倒马关、居庸关之间,故明代合称其为“内三关”。
紫荆关素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曾经历大小战争130多次。清康熙皇帝两次驻跸紫荆关,题有“天子阅武”石碑。
8、武胜关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武胜关地处险口,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 “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
9、友谊关
在祖国的南疆广西凭祥市,坐落着惟一位于祖国南方、又惟一同外国接壤的边陲重镇,祖国的南大门——友谊关。该关建于刘汉王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又称为大南关、界首关、睦南关。
明朝洪武年间重建,置“镇南关”,到了清朝,法军入侵镇南关后焚毁关楼,后又重建,但抗日战争时期又被毁灭。现存的关楼为1965年改建样式,并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友谊关”三个大字。
10、嘉峪关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关城始建于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留下了许多古迹和珍贵的文物:古拙粗犷的黑山石刻画像、反映魏晋时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的新城魏晋壁画砖画墓、以及我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长城博物馆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