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行走是什么职务?
看清宫剧尤其是康熙年间的清宫剧,经常可以见到“南书房行走”这个有点怪怪的称呼,那么,什么是南书房行走呢?官职高吗?

其实,南书房行走不是清朝的正式官职。南书房是清代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读书和做机要工作的地方,所谓“行走”,是指本来有官职而被派到其他机构中办事、值勤。合起来看,“南书房行走”就是对在南书房里办事执勤的翰林的称谓。

南书房设于1677年,由康熙大帝设立。彼时,正值康熙刚刚亲政,而皇权旁落,国家大事必须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这些满洲王公贵族地位高,势力强,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更何况还存在沿袭明朝的内阁,名义上仍是国家的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因此,康熙大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另起炉灶,重构权力运转体系。但由于原有权力体系仍然具备相当大的能量,他只能另辟蹊径。所以,他以伴君琴棋书画吟放诗作对为名,召张英(著名的“六尺巷”故事的主角)、高士奇两位翰林入宫,在紫禁城乾清宫西南角一个不起眼角落设立了南书房。

南书房设立以后不久,南书房的性质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再不是仅仅伴读诗书的“学术顾问”了,而是经常参与军国大事,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很多各地上报康熙的“密奏”,也要经过南书房之手呈交康熙,实际上成了一个机要秘书机构了,“权势日崇”,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能,并以此为核心,逐步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使得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名无实,内阁沦为“空曹”。

